欧洲时间9/14,欧盟提出了对于强迫劳动产品的立法草案,目的希望可以透过立法根除强迫劳动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以及防止欧盟出口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这是继美国在2021年底通过的防止维吾尔强迫劳动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以下称UFLPA)后,再次有较大的区域市场提出对于强迫劳动的相关限制法令。
欧洲法案内容分析比较
虽然目前欧盟的新法案还在初期的提案阶段,但欧洲仍是全球第三大的区域消费市场、也是仅次于中国的光伏需求市场,对终端消费者、企业和供应链具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InfoLink将目前的提案内容,和已经开始执行的美国UFLPA法案做比较,并评估对产业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限制的目标,不同于美国的UFLPA法案,针对涉及中国新疆地区供应链和重点关注多晶硅相关产业做出进口限制,欧盟目前的草案中,并未针对特定的地区或是产业,仅提到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产品,若涉及强迫劳动都会加以禁止,限制的范围较广且较无针对性。
执行强度方面,UFLPA采取有罪推定,只要产品有涉及新疆供应链即被认定为强迫劳动产品,美国海关主动对产品发布暂扣令,进口厂家需自行提出证明;欧盟草案则是需透过相关证据检举,才会展开评估是否对产品扣押调查。
在法令通过后的执行主体,将由欧盟各国负责,欧盟会建立信息流通的机制,确保各国建立较统一的标准。
另外,不同于美国UFLPA仍没有公布审查、资料缴交的标准,欧盟法案预计在法案正式发布的24个月内公布产品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的标准。
目前法案仍在最早期的提案阶段,法案实际通过时间预计会在2023年,且草案也提到实际执行的时间将会在法案正式公布的24个月后,代表实际产生影响可能时间点最快为2025年。
对光伏产业影响
虽然欧盟草案目前没有针对光伏供应链或是特定生产地,但中国新疆地区近年处在强迫劳动议题的中心,若未来欧盟法案通过后,新疆存在受影响的可能性,因此InfoLink以新疆的光伏供应链遭到限制做假设,推估未来对全球光伏产业的影响。
新疆仍是全球多晶硅最大的生产地,但厂家为了因应目前输美的困难性,对未来数年新产能的布局大多选定在新疆以外的地区,虽有少数厂家仍在新疆地区规划新产能,但实际结果仍需视其项目进度而定。而整体多晶硅产能方面,则是因为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能错配导致价格从2020下半年一路上涨,使得众多的厂家纷纷投入扩产行列,透过图表可以看到,新疆的多晶硅产能在2021年底达到31.8万吨,在全球占比来到最高的44%后,随着新疆外的新产能逐步释放,新疆产能的占比逐渐降低,主要新增产能来自中国其他地区,如内蒙古、四川、青海等较无劳动议题争议的地区。新疆的产能虽然持续提升,预计在欧盟法案生效的2025年达到56.0万吨,但全球产能占比仅剩21%,新疆的多晶硅对光伏产业的影响力逐渐减少。
供应链和需求比较
终端需求方面,欧盟和美国都是光伏组件需求庞大的市场,且当地都不具备完整的光伏供应链,需要透过进口取得足够的光伏组件,来源包括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InfoLink的海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今年1 – 8月出口了60.1GW的组件到欧洲,欧洲市场高度仰赖中国组件的供给。
欧洲原先就是全球能源转型最积极的地区,2022年更是因为区域冲突造成传统能源的价格暴涨,为加速摆脱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持续释出新能源政策,如REPower EU计划在2025、2030要有320、600GW的累计光伏装机量。
若单纯从多晶硅的供给和两区域终端光伏组件的需求进行比较,两区域的未来组件需求快速提高,2023年开始每年需求合计都能达到100GW以上,2025年乐观预期甚至可合计达200GW。而供给方面,中国非新疆地区的硅料大规模扩产加上原先就有的海外多晶硅料, 2023年已经可供300GW以上的组件使用,且持续成长。若美、欧都能够有清楚且可达成的文件缴交标准,其实对于满足两市场的终端需求而言十分充足。
注: UFLPA后部分厂家出口美国受阻主要是无法提供多晶硅上游的工业硅生产证明
若考虑极端的状况,欧美仅采用海外供应链来满足其需求,根据测算,海外所有不管是上游多晶硅到下游组件的供应在未来都会出现紧张或不足的状态,尤其是上游的多晶硅和硅片,因为中国的成本优势,产能都占据了全球95%以上,就算海外国家透过大规模补贴,也较难在短期建立完整的供应链去供应欧美庞大的需求。
以目前的光伏产业供应链分布,满足欧美两大市场仍有充足余裕,除非出现进口文件难以清楚认定或相当极端的情境,否则未来欧美市场不太容易出现供应紧张或短缺的情境。
目前欧盟的法案为最初期的提案阶段,许多的规定都尚未明朗,且推估实际生效可能会在2025年,若按此规定,供应链厂家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以目前草案内容来看,欧盟并未针对特定区域和产品,海关也不会主动扣押产品,未来也有出台相关指引的规划,如尽职调查的办法等,厂家在进出欧盟市场将更加有判断基础。
尽管短期内并无风险,且欧美目前都在规划建立自主的光伏供应链,但考虑到时间、规模、成本等,进口组件仍是满足需求的首要选择。为响应新法案,欧洲厂家未来可提前对自身供应链进行尽职调查,除了目前的多晶硅到组件外,也往供应链更上层做调查,如更上游的工业硅等来源或制造过程中使用到的辅材料等,或是提前建立完全独立于争议区之外的供应链和找寻战略伙伴,确保未来进口产品无触犯相关法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