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Judy Chao
更新日期 September 19, 2023

企業為什麼需要了解自身的碳成本風險?

企業的永續行動進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碳盤查與計算產品碳足跡,台灣有許多處於此階段的企業,進度相對緩慢。這是由於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台灣的碳費制度是近一到兩年才出現的政策,加上受規範的產業中有許多是中小企業,過去並未有相關的規劃,因此近期才快馬加鞭的實施中。對於此類型的企業,當務之急仍是先完成數據的搜集與驗證。第二階段的企業多半已完成碳盤查並正在規劃減碳行動,例如購買綠電憑證、自蓋太陽能屋頂或是替換原物料等。由於減碳活動非常多元,因此此類型的企業較容易遇到「該從哪一項下手?」、「先做哪一項最符合成本效益?」等問題。進入第三階段的企業多為下游品牌商,其通常已投入減碳一段時間,也已達到一定的減碳成效,故主要考量是如何透過碳權、負碳技術等方式邁向碳中和的最後一哩路。然而大家專注在執行碳盤查、減碳的同時,可能忽略了一項重要因素——碳成本。
 

碳盤查與減碳行動成本

下表一提供了減碳相關活動的常見項目與費用。事實上,執行碳盤查時不一定需要顧問輔導,若企業內部已有相關專業人才時,可以省下這項成本;若想要培養自己的人力以利往後每年的盤查,則可能需要額外負擔培訓相關的課程費用。第三方驗證的費用則為必要支出,無論是出口申報或是針對國內規定進行申報,基本上都會要求所有數據經過公正第三方驗證。少數例外狀況例如,企業本身並無申報需求,執行碳盤查的目的是讓企業內部了解排放情形,此情況則較無迫切的驗證需求。

其他常見的項目例如使用綠電,也是眾多企業減碳路上的癥結點。在期望達成百分之百綠電使用(RE100)的同時,企業勢必會衡量價格再決定是否投入,以付出最少的成本實現目標。惟須注意的是,若企業在眾多國家都有據點,且每個據點都要達成RE100,則必須使用當地的綠電,不能透過在台灣購買綠電來達成。另一方面,碳捕捉技術和購買碳權是目前較少被採納的減碳作法,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兩個方法也常常有方法學上的爭議,因此企業多半會望之卻步。然而,隨著大量資金、技術、研發人力的投入以及方法學的不斷修改,這兩個項目在未來將可能逐漸普及,並成為企業實現淨零最後一步的重要推手。前述的項目都是企業可能採取的減碳作法,無論現階段投入與否,都需要把其成本納入規劃,避免未來高估其可行性或低估風險。


\
表一、碳相關活動與平均費用

*以上費用皆為約略值。
*數據來源參考企業實例、McKinsey及InfoLink之估算。

碳成本將影響企業毛利

投入減碳活動固然會衍生出多項成本,但企業千萬別以為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不用花錢。以A螺帽工廠為例,我們協助該企業的螺帽系列產品進行碳成本測算。根據A企業提供標的產品的碳足跡及年出口量(以出口至歐洲為例),光是其中一個系列的螺帽產品所需繳納的CBAM憑證費用,就可能導致A企業在2030年時毛利率下降3%(如下圖一)。若連同其他產品(螺絲)一同計入,其毛利率更可能下降到10%以下,對企業而言將導致營運困難。因此,無論是否要投入減碳,碳相關的成本都會確實存在於企業未來每年的費用中。


圖一、A 企業在2026-2030年毛利率下降情形
 

碳成本風險評估效益

綜合前文所述,企業了解己身碳成本風險的重要性在於可根據其進行壓力測試,將碳成本預估值納入未來每項計畫的總成本評估內,以避免低估氣候影響,有效進行風險管控。除此之外,減碳成效佳的企業更可以以此作為特色,推廣其低碳產品並成為供應鏈的優先合作對象。碳成本風險評估除了可以讓企業了解具體影響度,進而避免獲利受影響,更可以提供未來佈局的方向以維持企業競爭力。

碳風險評估諮詢服務

掌管氣候風險,開啟淨零新時代!

Learn more
碳風險評估諮詢服務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