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Kyle Lin
更新日期 March 18, 2025

2025 年 2 月 9 日,中國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品質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推動太陽能集中式與分布式項目、陸上與離岸風電等新能源上網電價全面市場化。《通知》明確規定,2025 年 6 月 1 日起,新能源電力須透過市場交易定價,進一步深化新能源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產業高品質發展
 

6 月 1 日起「增量專案」全面入市 未來售電價格走勢仍待觀察

《通知》要求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以市場價格交易,但僅適用於省內交易,參與跨省跨區交易的新能源電量仍依相關政策執行。實際交易機制區分為「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和「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前者適當放寬現貨市場限價,由省級主管部門制定並調整申報價格區間;後者則縮短交易週期以及提高頻率,允許供需雙方靈活確定合約量價與調整機制,並標明售電價格與綠證。

此外,《通知》劃分 2025 年 6 月 1 日為入市時間點,此前投產的新能源項目稱為「存量項目」,之後投產則為「增量項目」。「存量專案」電價的申報價格上下限區間,以往多由各省級相關主管部門以不高於當地燃煤電力基準價制定並適時調整,透過「全額保障性收購(固定電價)」或采部分保量保價結合部分市場電價的方式進行收購;「增量專案」將以全省競價方式進行,采「從低至高」的競價機制,通常上限會考慮其綠色價值,下限則考慮成本因素,競價價格較低者確定入選,但價格不得超過該省份的競價上限,若報價超過該省上限,則以該省競價上限為記。

然而,考慮午間屬於太陽能發電高峰時間,該時段易造成電力供過於求,壓低售電價格。反之,夜間用電高峰時段則因無法發電導致電價上升,加劇收益波動風險。此外,當前收益率的計算方式尚未明確,市場仍處於觀望階段,實際收益評估有待各省細部政策進一步落地。隨著太陽能電力市場化,政府定價逐步退出,使未來入市電價走勢的不確定性升高,但實際情形仍待政策發酵後持續觀察。因此,專案成本與發電效率將成為收益關鍵,具競爭力的專案更具優勢,企業亦須強化交易策略與配套能力,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2025 上半年分布式項目或掀搶裝潮 下半年裝機將由集中式項目主導

回顧 2024 年入市交易對戶用專案帶來的影響,中國國家發改委於 2024 年 4 月發佈《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將新能源發電分為保障性收購電量與市場交易電量,使市場化交易成為趨勢,也增添市場不確定性,影響用戶裝機意願。根據國家能源局資料,2024 年中國戶用太陽能裝機占比由 2023 年的 20% 降至 11%,顯示入市交易對戶用裝機意願的衝擊,隨著《通知》全面推動市場電價交易,2025 年戶用投資者的疑慮恐進一步加深。

對工商項目而言,除了《通知》將對投資方收益造成波動外,2025 年 1 月 23 日,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亦帶來變數。管理辦法將分布式太陽能專案細分為自然人戶用、非自然人戶用、一般工商業與大型工商四類,並限制非自然人戶用與一般工商項目總裝機不得超過 6 MW,大型工商項目則不得超過 50 MW。此外,規定一般與大型工商業專案不得「全額上網」,鼓勵自發自用,6 MW 以上的一般工商專案則可在電力市場連續運行地區參與交易,意味工商業用電無法再完全依賴售電獲利,影響投資佈局。隨著下半年入市交易落地,預期投資方將加速裝機,以降低收益波動風險。

除了分布式專案外,《通知》亦規定集中式專案須納入市場化交易,預計將帶來一定影響。然而,2025 年集中式裝機主要來自「十四五」規劃及其他大型專案。目前,新疆已達成裝機目標,甘肅達成率超過九成,內蒙古、山西等地亦超過六成,剩餘項目預計於年內完成併網。即便入市交易正式實施,集中式專案仍將按計劃推進,確保如期裝並。

整體而言,為鎖定「存量專案」的政策紅利,開發商與投資方正加緊在 6 月 1 日前完成裝並,以避免成為「增量項目」,導致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市場或將掀起一波「搶裝潮」。另外,在新增裝機占比方面,觀察中國國家能源局 2018 至 2024 年新增裝機資料,除 2021 與 2022 年分布式裝機占比超過五成外,其餘年度皆以集中式項目為主。2023 與 2024 年集中式裝機占比均穩定在 56% 左右,分布式則從 20% 降至 11%,工商專案則由 24% 增至 32%。綜合入市交易與監管政策影響,預計 2025 年中國新增裝機仍以集中式專案為主,占比有望突破 60%,戶用項目可能降至 10% 以下,工商項目則維持在 30% 左右。

250318_InfoLink_China to implement on-grid tariffs_tw1
*Source:InfoLink Database and China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2025 年上半年中國模組廠家聚焦國內市場 部分廠家縮減海外低價訂單供應

受搶裝潮影響,太陽能模組需求可能在上半年與下半年呈現階段性波動。目前廠家排產較為謹慎,模組庫存量體回到較健康的水位,然隨著三至四月中國內部模組訂單增量明顯,熱門型號部分出現短缺,致使短期模組廠家將優先供應國內市場,部分廠家選擇暫緩、延期交付海外低價訂單,導致海外訂單供應量縮減。

根據 InfoLink 調研模組廠家近期發貨情況,近期中國國內訂單確實出現小幅增長,主要集中於分布式項目,尤以工商專案最為明顯,顯示《通知》出臺已推動分布式市場的搶裝潮,同時帶動國內分布式模組現貨價格上揚 1 分錢人民幣左右的幅度,低價銷售的價格也持續縮減,部分廠家甚至明定低於每瓦 0.66 元以下的訂單減少發貨。至於集中式專案,因與入市交易生效僅剩約兩個月時程,預期上半年增幅有限,搶裝節奏不如分布式明顯,主要裝機將集中在下半年。
 

《通知》健全中國太陽能市場長期發展 未來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整體而言,《通知》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仍高,其解讀尚未明確執行方向。文件側重宏觀框架性政策,規範新能源上網電量入市交易的大方向策略與電力交易價格結算的基本框架,但具體實施細則仍需等待各省政府進一步通知。因此目前仍在初步觀察週期,企業收益率測算尚不明確之下,需更加注意風險控管能力,把控初期投資成本,以降低不確定風險維持競爭優勢,理性應對後續政策變動。對於頭部企業而言,適應變革相對容易,但中小型廠家則可能面臨更大壓力,進一步加劇市場集中化,企業間競爭將持續加劇。

儘管《通知》對新能源市場造成震盪,但長遠來看,有助於中國太陽能市場的健康發展。首先,市場化交易機制符合國際趨勢,短期內可借鑒德國、澳洲等國經驗,未來隨著機制成熟,或能成為全球參考標準。其次,新能源與燃煤電力同台競價,有助於推動全國電力市場規則整合,加速能源轉型。此外,中長期市場交易須標明售電價格與綠證,突顯新能源的環境價值。最後,更明確的發展方向與穩定的市場環境,將有利於企業長期投資與業務拓展。

統整近期中國太陽能市場情形,預估中國 2025 年新增裝機量預計難有大幅增長,甚至可能因《通知》與其他監管機制出臺,以及供需錯配等因素影響,不排除 1-2 年將處於短期震盪修正的可能性,但預估在宏觀政策制定下仍有一定保底需求存在,預測每年仍有機會落在 270 GW 左右的新增量體,累計裝機有望突破 1000 GW。展望長期需求,隨著市場逐步適應交易機制,且中國政府仍將太陽能作為新能源發展重點,儘管未來裝機成長難以重現 2022 至 2024 年間的高速增長,但預計仍有望維持約 5% 的年增率。至 2030 年,累計裝機規模有望突破 2700 GW,中國將持續引領全球太陽能發展。

250318_InfoLink_China to implement on-grid tariffs_tw2

*Source:InfoLink Database and China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新版太陽能供應鏈開工率報告

新版報告以互動式圖表對比當前開工率,協助業者更快、且更清晰地獲取行業整體開工率狀況。

Learn more
新版太陽能供應鏈開工率報告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