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 Jonathan Chou
更新日期 April 10, 2025

美東時間 2025 年 4 月 2 日,美國白宮發佈第 14257 號行政命令,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等法規,將對全球大多數國家徵收關稅,自 4 月 5 日起先行實施 10% 基準關稅,隨後於 4 月 9 日起針對與美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課征更高「對等關稅」。

然而,在美東時間 4 月 9 日,川普總統對外宣佈:除了中國可能將繼續徵收高額對等關稅外,其餘國家之高額對等關稅將暫停 90 天,在此期間將回歸實施 10% 的基準關稅。但截至本文撰稿時,該消息尚未有官方行政命令釋出,且 90 天后的對等關稅走勢尚不明確,因此 InfoLink 本文以初始宣佈之對等關稅來分析可能影響:

本次分析聚焦太陽能主要製造國家,並以最初的對等稅率清單顯示,綜合當前實施中的雙反調查等貿易壁壘進行分析,以下須注意的是:

  1. 多晶矽料與太陽能矽片皆豁免本次基準或對等關稅,下列稅率表格適用輸美最終產品為電池或模組。

  2. 下文與表格皆假設本次對等關稅對於模組產地的認定為電池生產國,例如:使用印尼電池但在越南進行封裝並出口之模組,認定其模組產地為印尼,因此對等關稅採計印尼稅率,但實際認定方式仍以美國海關(CBP)判斷為準。


太陽能電池、模組主要製造國輸美關稅統整(依初始宣佈之對等關稅梳理)


20250410_InfoLink_Impact of US reciprocal tariffs_tw
 

單以稅率來看,土耳其、印尼與印度輸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理論上最具優勢,輸美仍具性價比,但實際上,輸美供給仍須考慮到各國電池實際產能,例如印度、土耳其因本土電池產能較為稀缺,甚至不足以供給當地模組端,並且美國當前同樣面臨電池產能不足的問題,在對外實施貿易壁壘的背景下,推測美國太陽能市場短期內仍需從印尼、寮國等電池產能較完備的國家進口太陽能產品,綜合考慮下,又以印尼產品最具競爭優勢。

此外,中國產品即便疊加稅率後,因為具備成本優勢,產品直接輸美價格其實仍具競爭力,然而,因美國雙反調查具回溯性,若中國廠家當年度因雙反稅率較低而大量出口美國,未來雙反調查時廠家便可能被列為「中國實體」(China),單反傾銷稅率就高達 238.95%。故在當初雙反實施後,中國太陽能廠家為避免政策風險,近年鮮少將產品直接輸美,所以即便川普本次針對中國大幅調升稅率,對於中國太陽能廠家的影響仍相對有限。
 

太陽能供應鏈與市場展望

綜上所述,對於美國太陽能市場來說,電池產能不足是當前關鍵問題。2025 Q1 美國模組產能達 50.5 GW,但本土電池產能僅有 2.3 GW,排除薄膜模組產能後,美國仍有約 37 GW 的電池產能缺口,預期美國仍需進口印尼、寮國產品,但假設印尼、寮國無法完全支撐訂單需求,推測部分量體可能還得從印度或有雙反稅率的馬來西亞進口,總體來看,稅率上升勢必將推高美國太陽能項目成本,供應鏈價格可能也需調漲以應對關稅壓力。

隨著各國持續與美國磋商關稅條件,若未來仍有高額對等關稅風險,太陽能製造商可能亦須調整海外佈局,可能逐步轉向稅率較低、產能尚未飽和的中東或非洲地區,以分散政策風險,最終能否建立多元市場銷售與品牌價值,將是廠家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InfoLink 將持續追蹤並更新美國關稅影響,並可提供:

  • 美國本土供應鏈建設規劃與進度

  • 美國政策更新快訊分析

  • 找尋替代市場 - 全球太陽能市場盤點

以上客制化諮詢服務,歡迎與我們聯繫,協助您在風險中尋找新商機。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