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創新技術調研報告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洞察未來新技術發展以及設備選型趨勢走向,創新不落人後!
2024 年 4 月 24 日,美國太陽能製造商 Convalt Energy、First Solar、Meyer Burger、Mission Solar、Qcells、REC Silicon 和初創公司 Swift Solar 等向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DOC)以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USITC)遞交請願書,旨在要求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矽太陽能電池和模組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2012 年起,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反傾銷與反補貼的高昂稅率後,中國廠家開始陸續轉往東南亞地區建廠擴產,截至 2023 年統計出貨資料,美國的主要供應量體仍來自東南亞,約佔據近乎六成的水準。因東南亞的進口量體龐大,嚴重影響美國本土競爭力,美國商務部於 2022 年 3 月 28 日宣佈反規避立案,自 3 月 25 日起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全境廠家啟動反規避調查。
2022 年 12 月 1 日反規避初判結果公佈,並於 2023 年 8 月 18 日正式發佈反規避終裁結果,延續先前初判內容,認定從上述四國等太陽能產品出口有規避反傾銷/反補貼關稅的事實,終判維持對四國全境式(country-wide basis)的肯定裁決。有鑒於 2022 年 6 月 6 日美國總統拜登給予上述四國的電池與模組為期兩年的反規避豁免期,故於結束日 2024 年 6 月 6 日之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仍可豁免反規避關稅並進入美國市場。
儘管目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可享有豁免,但如果本次雙反調查確定立案,屆時預期雙反稅率將成為東南亞輸往美國的最大貿易壁壘,並且本次雙反初判結果公佈前所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皆有可能面臨高額的雙反追溯稅率。
回顧美國的兩次對中國太陽能雙反調查,當時以 SolarWorld 為首的美國廠家向商務部提交請願書後, USITC 與商務部就必須在 45 天以內確認中國進口太陽能產品是否對美國本土太陽能產業造成損害,如果 USITC 做出肯定裁決,商務部就會啟動雙反調查。通常情況下,美國商務部會在啟動調查後的 140 天以內先後公佈反補貼與反傾銷初判結果,但考慮到延誤情形,實際初判大約會在調查啟動後半年內公佈,而後續的終判結果則會在啟動調查後的一年內公佈。
4 月 24 日 First Solar、Q-CELLS 等美國太陽能製造商向商務部提交請願書後, USITC 應會在 45 天以內,也就是今年六月初以前做出損害裁決,如果確認有損害事實,美國商務部理應在今年九月至十一月陸續做出反補貼與反傾銷稅的初判,並估計在明年三月至五月期間公佈終判結果。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本次東南亞雙反適用“緊急情況”,即為防止外國廠家在稅率實施前將產品大量出口美國,對本土產業造成更嚴重的損害,美國商務部便可能在初判結果公佈前,最快於今年六月直接實施反補貼稅,並於七、八月期間實施反傾銷稅。
截至目前,美國主要的模組供應來源仍為東南亞廠商,但由於反規避稅率將於六月正式上線,雖說官方檔中有提供部分豁免條件,像是採用中國產制矽片的東南亞電池和模組則需符合輔材料條件;非中國產制矽片製成的東南亞電池和模組則可直接輸入美國,但本次東南亞雙反將大幅限制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出口美國,引發終端觀望情緒,預計今年將大幅降低美國當地的進口量,勢必衝擊美國的電池片和模組供應與當地需求。
然而,預期截至 2024 年底,美國的本土電池產能規劃僅約 7 GW、本土模組產能規劃則約 56 GW 左右,整體電池產能遠不及滿足當地的模組產能,若在東南亞進口產品的稅率迭加之下,除了直接拉低美國當地需求量,美國的當地模組也將因供應量的不足使價格變相抬高。
關於未來雙反稅率的實施,需注意的是雙反有溯及既往的特性,即使有部分廠家當前享有較低的雙反稅率,但仍不排除往後稅率有回朔上調的可能,因此享有低稅率的廠家對出貨輸美仍有所保留。考慮到雙反問題與反規避關稅將於六月上線等因素,目前部分東南亞小廠與美國開發商等已在二季度至三季度減少採購東南亞模組,在需求萎縮下也將與美國政府所推行再生能源的初衷背道而馳。
綜合以上,短期內,預期美國模組廠將難以尋得四國以外的電池充足供應來源,仍有機會輸往美國的電池片為印尼、老撾與印度等地區。雖然此前為了鼓勵美國當地模組廠的製造,曾討論過是否再度提高電池片的進口配額,但在現階段的雙反調查與六月上路的反規避實施也使未來美國當地的模組產能生產上不確定性因素擴大,本次對於電池片輸入的風險性限制將大程度的影響本地製造模組進度或將出現推遲。
模組方面,目前輸往美國的途徑可能將會部分轉換至其他東南亞國家、印度或中東等地區出口至美國,整體影響程度可能在於明年,今年則考慮可透過現有模組庫存進行消納,預計仍可支撐今年整體的模組需求量。
長遠來看,往後仍亦不排除美國對其他地區進行反規避調查,因此,若想在未來確切把握住美國的太陽能市場,赴美擴產可能還是最保險的供應模式,但對於電池片產能的擴張考慮到環評、投資額、技術變遷等因素,仍需要至少 2-3 年以上的時間才有望大規模落地,且仍需觀望美國後續的法案實施狀況,預期整體的反規避與雙反影響幅度將於下半年至明年初開始明顯發酵。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洞察未來新技術發展以及設備選型趨勢走向,創新不落人後!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