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下,東南亞成為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市場之一。根據 InfoLink Consulting 最新一期的供需資料庫顯示,截至 2024 年,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太陽能需求量約落在 8 至 12 GW 之間,而 2025 年需求可望增達 9 至 15 GW。這一增長趨勢受益於各國政策推動及市場的自由化。在需求擴增的樂觀預期下,InfoLink 將分別探討前四大東南亞主要太陽能市場需求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Source: InfoLink Consulting 供需資料庫
泰國:集中式太陽能主導市場 戶用需求加速增長
泰國在 2024 年的太陽能需求量約 1.5 - 3.5 GW,並預計於 2025 年達到 2 - 3.7 GW。該國計劃在 2022 至 2030 年期間定期啟動大型再生能源招標。目前最新進度為 2024 年的第二期再生能源招標,其中太陽能項目占約 2.6 GW,基於大型項目的陸續開發,預計將長期支撐 2025 年後的整體需求。
此外,泰國於 2024 年 6 月正式啟動 DPPA(直接購電協定)試行,針對部分大型使用者設立了綠電購電規模上限為 2,000 MW,該政策將有效刺激工業用戶的太陽能需求。除 DPPA 試行外,泰國政府亦推出了 2022-2030 年 FiT 上網電價計劃及戶用居民太陽能計劃等在內的一系列利好政策,預計將長期助力泰國太陽能市場的發展。
菲律賓:再生能源政策發展相對完備 然電網消納不足恐成阻礙
菲律賓太陽能市場在 2024 年迎來約五倍的增長,成功自 2023 年僅 MW 級別的需求量,迅速躍升為東南亞市場的領軍者。截至 2024 年底,太陽能需求量約 2 - 2.4 GW,並有望於 2025 年進一步增至 2.2 - 3 GW。
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 2022 年 6 月的綠色能源拍賣計劃(Green Energy Auction Program,GEA),截至 2023 年 7 月的第二輪招標,太陽能項目已合計約 3.24 GW,為市場帶動大規模的開發熱潮。然而,菲律賓的再生能源發展曾因政策不確定性一度停滯。2024 年 6 月為了更新再生能源開發項目細則,曾暫停新項目申請,直到 2024 年 11 月底政府才重新啟動。儘管政策逐步明朗化,但電網消納能力的不足恐成為該國市場發展的主要挑戰,同時,現有基礎設施的升級需求亦將日益迫切。
馬來西亞:太陽能市場穩健成長 政策助推自由化與戶用增量
馬來西亞在 2024 年的太陽能需求量約落在 1.2 - 1.8 GW 之間,2025 年則可能持平或略微上升至 2 GW。整體需求增長幅度雖有限,但近年的政策調整展現了政府對太陽能發展的支持。戶用型項目方面,NEM 3.0(淨計量政策)配額的提升將進一步刺激小型太陽能需求的增長;集中式項目方面,馬來西亞於 2024 年 4 月已啟動第五次大型招標計劃(LSS 5),共計 2 GW 的太陽能項目,此外,2024 年 9 月實施的 CRESS(企業再生能源供應計劃),對於有額外電力需求的大型工商業用戶,未來購電與供電雙方可直接進行協議,不必透過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作為仲介,這一舉措有望促進市場自由化。截至 2024 年底,馬來西亞對於自發自用項目的規定也進一步放寬,為工業與農業用戶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另一亮點是 2024 年 3 月實施的 Solar for Rakyat 計劃,為項目提供 350 MW 的稅務減免配額,並規定項目需於 2025 年 3 月前完成安裝,預期將帶動 2025 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高峰。綜合上述,將加速馬來西亞達成 2050 年實現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70% 的目標,也體現馬來西亞太陽能市場未來穩定的成長潛力。
越南:FIT 改革與 DPPA 落地 太陽能需求進一步釋放
越南作為東南亞太陽能市場中增長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目前正在快速崛起。2021 年,越南曾中止 FIT 固定電價補貼機制,導致再生能源市場發展一度放緩,直至 2023 年底,第 19 號法令正式通過,FIT 制度改為逐年審核模式,並重新開機了再生能源補貼機制,這一變革再次為當地市場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隨後當地政府於 2024 年推出了一系列支援性政策,其中,DPPA 的落地,使企業用戶能夠直接與開發商簽訂購電合同,降低對國家電網的依賴,從而促進更多企業投資於太陽能項目;此外,2024 年 7 月生效的 356/TB-VPCP 號通知,針對自發自用的屋頂太陽能項目,大幅簡化了申請流程,並放寬裝機容量限制,為家庭和小型商業用戶提供了更大的安裝靈活性。截至 2024 年,越南的太陽能需求約 1 – 1.6 GW,預期 2025 年需求將有望進一步攀升至 1.4 – 2.4 GW,成長率約 40% - 50%,彰顯出相對其他東南亞國家更強勁的增長態勢。
2028 年太陽能需求將較 2024 年成長 70% 以上 電網承載力極待提升
在東南亞太陽能市場中,部分國家的需求量雖相對較低,然近年來仍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新加坡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太陽能裝機量相對有限,自東盟(ASEAN)2022 年啟動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一體化計劃(LTMS-PIP)以來,新加坡試圖透過多國間的綠電交易來實現能源多元化,並計劃在 2035 年前進口 4 GW 的綠電。隨著跨國輸電技術的普及化,東盟正加速討論海底電纜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開發,以促進區域電力互聯。
另一方面,印尼目前亦面臨基礎設施薄弱的挑戰,加上 2024 年廢除屋頂型淨計量,對戶用需求產生一定衝擊。儘管如此,該國在大型項目的持續招標下,市場需求仍有望得到支撐,加上印尼擁有豐沛的水力資源,根據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資料顯示,潛在的水上太陽能裝機量高達 14.7 GW,也為需求帶來發展契機。
長期來看,在東南亞各國太陽能需求皆持續增長的背景下,2028 年有望較 2024 年成長超過 70%,然而多數區域仍面臨電網消納能力不足、項目審批過程冗長以及政策實施初期的各種挑戰。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政府應加強區域合作與電網設施的完善,並加速項目落地進程,以利為能源轉型奠定基礎。
Source: InfoLink Consulting 供需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