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 2025 年 4 月 21 日,美國商務部對來自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進口的晶矽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公佈反傾銷(Antidumping Duty, AD)與反補貼(Countervailing Duty, CVD)終判稅率。
此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將於 2025 年 6 月裁定四國產品是否對美國本土產業造成損害。若裁定成立,雙反稅率將正式生效;若否,則雙反稅率便將撤回。然而,參考過往美國對各國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案例,USITC 做出否定裁決的機率極低,預計此次雙反稅率將順利落實。
四國內主要廠家雙反初判、終判稅率比較

綜觀本次雙反終判合計稅率,除馬來西亞 Q-CELLS 相較初判略有下調,其餘四國內主要太陽能廠家稅率上升幅度較為明顯,僅以徵收雙反稅率、並未考慮美國其他關稅來看,僅有馬來西亞仍保有少許輸美機會,柬埔寨、泰國與越南則徹底失去經濟性。
太陽能電池、模組主要製造國輸美關稅統整
綜合雙反終判、201 關稅與 10% 對等關稅稅率,若輸美產品觸發雙反,柬埔寨、越南與泰國產品基本已失去出口可能性,而馬來西亞雖然大多數終判稅率上調,但考慮美國電池供應仍有缺口,部分廠家可能仍會承擔稅負持續出口。
印度、土耳其部分,因當地部分專案採購本土電池的政策要求,並且電池產能相對稀少,兩國生產的電池無法完全供給美國市場。綜合考慮下,印尼、寮國因綜合稅率較低、電池產能完備,在未來政策不出現太大變化的情況下,短期內仍會是美國的太陽能電池主要供應源。
美國太陽能市場與供應鏈展望
根據 InfoLink 預測,2025 年美國需求為 42 GWdc。假設整體需求不變、並且四國進口產品未明顯降價以吸收各式稅率,預期美國將在 2025 年面對電池供應緊缺。但另一方面,考慮到四月初美國對等關稅推升當地原物料進口與項目成本,加上降低通膨法案(IRA 法案)等太陽能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可能進一步導致美國太陽能市場在二季度的市場需求轉弱。不過,由於雙反與對等關稅影響尚未完全反應,InfoLink 將持續觀察政策與供應鏈變化,未來不排除調整美國太陽能裝機與需求預測。
而在當前政策風險與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對出口廠商而言,積極關注國際政經動態、拓展海外通路、強化品牌價值,將是突圍關鍵。InfoLink 將持續追蹤並更新美國關稅影響,並可提供:
-
美國本土供應鏈建設規劃與進度
-
美國政策更新快訊分析
-
找尋替代市場 - 全球太陽能市場盤點
以上客製化諮詢服務,歡迎與我們聯繫,協助您在風險中尋找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