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作者 InfoLink
更新日期 June 22, 2022

前言

随着 2022 年台湾并网的风场增加,有更多的风场迈入运维阶段,不过直到 2024 年才有风机脱离缺陷责任期(Defect Notification Period, DNP),届时外部厂商将有机会参与风机维护等相关服务,为快速成长的运维市场增添动力。
 

海上风电运维简介

运维支出占海上风电度电成本近三分之一,其攸关开发商能否最大化财务报酬,排程良好的运维能够提升风机的可用率(Availability),减少风机意外停机的机率,降低发电损失成本,但一昧地追求高可用率可能会使得运维成本上升,不见得符合成本效益。而运维随着技术成熟、数据累积,让厂商有能力预测设备寿命,提前备料与安排所需船只,逐渐走向预测式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降低运维的成本并提升可用率。 
 


海上风电成本结构

运维可以拆分为营运(Operating)与维护(Maintenance)。营运约占整个运维费用的 33%,包含了风场所有资产(如风机、电厂辅助设备)的营运费用与保险费用,以及训练、陆上与离岸物流、及环安检查等;而维护则是可以分为风机维护与电厂辅助设备维护,分别占整个运维费用的 44% 与 24%。

风机的维护成本十分高昂,占运维费用将近一半,也因此风机开始运行的前五至十年,风机厂商会提供保固,或称为 DNP,这段期间的维护成本都由风机厂商承担,而在 DNP 结束之后,开发商会考量资产品质、自身的资金状况与对外部的依赖程度决定选用何项运维策略,或是采用混和策略。

一般而言开发商有三种选择:第一是继续与风机厂商签约,这会使开发商高度依赖风机厂商,但可以保证资产的品质;第二是自行建立风机运维团队,通常选择此方法的开发商会派遣技师参与前五年的风机维修,以获取相关知识,风机厂商则会在后续提供备品与技术支援,此方法可以延伸开发商的价值链,但营运所需的资产会占用开发商的资金从而降低开发商的资金弹性;最后一个选项是寻求外包厂商,这能压低成本但较难保障资产品质,因外包厂商大多不具备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台湾运维市场的发展前景

台湾运维的经验相当有限,目前仅有海洋风场(Formosa 1)与台电一期进入运维阶段,海洋风场与西门子歌美飒签订 15 年保固维修合约,由西门子歌美飒负责风机的维护与监测数据的资料库建立,海洋风能公司则负责船舶调度与风场营运等事宜;而台电一期则由日立(Hitachi)与台电的再生能源处共同承担运维作业,并在由承包商执行运维合约的五年内培养自身的运维能力。


累积装机容量与累计风场数量

台湾风机运维数量

不过根据 InfoLink 的预估,2022 年与 2025 年将有大量的风场并网,到 2030 年台湾将有 33 座风场、近乎 14 GW 的风场进入运维阶段,其中风机数量逼近 1,200 支,并且有近一半的风机脱离 DNP 期,这意味着对技术人员、人员培训及运维船只的大量需求,举例来说,一座风场约需要 1-2 艘的人员运输船进行运维,因此人员运输船的市场可望成长到 40 艘以上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假设除了海洋风场外,其余风场的 DNP 年限均为五年,则 2027 年将约有 300 台的风机过 DNP,使得过 DNP 的风机占比从 2026 年的 3% 快速上涨到 2027 年的 36%,将带来众多风机运维与叶片维修相关的就业机会,若届时台湾本土能量充足,也能趁势进入市场。

运维期通常会长达 20 年以上,为了降低运维成本,设立在地运维团队有其必要性,且根据 BVG Associates 的报告指出,1GW的风场每年约需支出七千五百万英镑(约等于 27 亿台币),金属中心也预计台湾 2030年运维市场可达 300 亿以上,加上政府也针对运维提供产业关联的加分,因此对于开发商而言有足够的市场及政策诱因去协助台湾建立本土化的运维团队。


台湾风场运维产业关联项目


结论

运维不仅占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三分之一,同时也决定了风机能否稳定运行,为开发商带来收益,因此风场拥有者也迫切需要运维服务。但风场运维有相当的技术门槛,特别是风机的运维技术,高端市场掌握在风机系统厂手上,台湾本土团队在缺乏经验的情况难以说服开发商将相关服务交由本土厂商承揽,若开发商有能力选择自行运维风场,并派遣本土技术人员参与 DNP 期的风机运维,或是台湾运维厂商与欧洲第三方厂商进行技术合作,都有利于台湾本土运维团队的建立。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